立秋養(yǎng)生|防秋燥 祛秋乏 滋陰養(yǎng)肺
2021-08-07 來自: 河南樹銘藥業(yè)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706
8月7日迎來立秋
氣溫卻一點沒有下降的意思
這時候如果你還停留在夏天的過法
那就OUT啦
立秋后,天氣依舊濕熱交蒸,盛夏余溫未消,防暑和祛濕仍然是秋季養(yǎng)生的主題。同時立秋也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為陰盛的時節(jié),萬物逐漸成熟,人體代謝也呈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,樹銘藥業(yè)溫馨提示:順應節(jié)氣變化從飲食、起居、運動、情志等不同方面進行調護,使得身心舒適。
防秋燥 滋陰養(yǎng)肺
燥主秋令,且燥邪易傷肺。如肺氣太強,容易口干舌燥、喉嚨痛。而肺氣虛則會傷及元氣,導致多種疾病接踵而來。所以立秋后,是滋陰養(yǎng)肺的好時機,這樣冬天才能少生病。預防秋燥除適當多服一些維生素外,還應服用宣肺化痰、滋陰的中藥,如人參、沙參、西洋參、百合、杏仁、川貝等,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?!讹嬌耪罚?ldquo;秋氣燥,宜食麻以潤其燥,禁寒飲”,飲食上還應注意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。如:百合、木耳、扁豆、枸杞、兔肉、黃鱔、鯽魚等。
飲食營養(yǎng)均衡 適當吃酸
秋季天氣干燥,初秋炎熱仍在,但日漸轉涼,因此飲食方面應注意少食寒涼之物。中醫(yī)講秋季應肺臟,燥邪易傷肺、傷津液,飲食應以滋陰潤肺、益胃生津為宜,可適當食用芝麻、蜂蜜、粳米、枇杷等食物以生津潤肺。秋季仍應繼續(xù)顧護脾胃。脾胃為后天之本,夏季胃口不佳、飲食清淡簡單若是猛然食欲大增、大肉進補,恐超過脾胃承受能力,導致運化失常,濕熱內生,出現腹痛、腹瀉、胃脘不適等癥狀。應注意飲食營養(yǎng)均衡、按時三餐、每餐七分飽、少寒涼辛辣油膩之物。酸味有助于收斂肺氣,而辛味可發(fā)散瀉肺,秋季養(yǎng)生宜收不宜散,故可適當食用酸味食物,如山楂、番茄、獼猴桃、柚子等,少吃辣椒、蔥、姜等辛散之品。
保持充足睡眠 遠離秋乏
立秋乃初秋之際,暑熱未盡,天氣變化無常,人體往往會覺得精神比較低迷,容易打瞌睡,常表現為食欲不振、四肢乏力等。秋乏的時間如果持續(xù)比較長,很容易影響到脾胃,要預防秋乏,平時要注意休息,盡量早睡,保持充足睡眠。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。不宜著衣太多,否則易消弱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,容易受涼感冒。深秋時節(jié),風大轉涼,應及時增加衣服,體弱的老人和兒童,尤應注意。
神志安寧 常笑宣肺
秋季氣候漸轉干燥,日照減少,氣溫漸降;草枯葉落,花木凋零,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,垂慕之感,產生憂郁、煩躁等情緒變化。秋季養(yǎng)生首先要培養(yǎng)樂觀情緒。保持神志安寧,以避肅殺之氣;收斂神氣,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。中醫(yī)有“常笑宣肺”的說法,所以秋季可以經常笑一笑,甚至大笑,使肺擴張。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,清理呼吸道,使呼吸通暢;同時笑還可以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,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。
適量運動 及時補充水分
立秋時節(jié),運動要注意以下幾點:
一:注意運動安全、做好熱身工作。運動之前根據自己的體能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,熱身可減少運動過程中受傷。
二:注意選擇合適的運動、適量運動。立秋陽氣漸收,選擇的運動應平緩、運動量不太大,以免耗散陽氣,可選擇戶外散步、太極拳、慢跑、爬山等,適量運動可加強心肺功能、強健體魄。
三: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。秋季干燥、運動汗出可導致身體水分不足,應少量多次及時補充水分。
四:避免受涼。立秋后時有涼風襲來,運動汗出后不要在涼風中逗留,避免感冒。
內容及部分圖片源自網絡,如影響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刪除,謝謝!